DDD概念复杂难懂,实际落地如何设计代码实现模型?
写在前面:
今天我接着跟大家聊一聊,DDD概念复杂难懂,实际落地如何设计代码实现模型。或许你是刚看到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想着这里我有必要多说一句,关于这个话题,框架上,分为这样两部分讲的:方法篇 实践篇。
前一部分,方法篇。旨在详细介绍DDD所包含的几个核心概念,以及围绕这些概念所构建的DDD代码实现模型的组成结构。至于为何有必要讲,上一篇开头我有明确告诉大家。
另外,考虑到有的朋友可能才刚点进来,还没看过上一篇,或者没来得及看,故而这里也再点明说一下 我想分享这一话题的必要性,以便于帮你快速知晓可以或多或少有哪方面的收获。
开门见山说,可惜的是,目前业界关于如何实施这些概念,并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就导致我们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为此,本文专门提炼了一整套DDD代码实现模型。
此外,关于看的方式,我多说一句。基于是分为前后两部分更新发布的,这就涉及到先后了。若上一篇你还未看,朋友,建议你可以先花上几分钟,或者结合文章中大小标题的思路引导,大致了解下行文框架。咱们可以过完上一篇,再进入这篇的分享,结合着,效果更好。
01 如何设计DDD代码实现模型?
在分析DDD代码实现模型时,对于上一篇提到的四个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梳理它们的代码结构和依赖关系。针对代码结构,我们需要明确代码包的组成,以及内部所包含的技术组件。
在明确了包结构之后,依赖关系指的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这些代码包和技术组件之间的交互关系。基于这两点,让我们先来讨论领域对象的代码实现模型。
▶︎
THE END